學習管控慾望

去年九月考完CFP,開始接觸magic;今年三月考完CFP,開始接觸rubik’s cube
因緣際會投入了腕錶的世界,一鼓作氣去買了一本厚厚的年鑑。
除夕那天,忽然心血來潮,熊熊報了CFA
那時我還不知道,自己那麼快就要展開真正的顧問之路。
對於平常消遣的羽球活動,也開始有了相當程度的熱愛。
每週還必須過濾兩集《霹靂布袋戲》、一本《商業周刊》、一話《海賊王》,每月消化 一本《男人幫》,手邊的好書更是三不五時就會增加。
AV當然得天天更新!!!
 
唉~~~
想當年國小畢業,鋼琴就擱著了。
進入國中,珠心算&跆拳道也逐漸荒廢。
高中聯考,不得已中斷了西洋棋&模型組裝的嗜好。
考完之後,反而自掏腰包去學習日文
研究所考試之前,日文2級鎩羽而歸;縱使還有一張3級證書聊慰我心,如今也退化成『50音發聲器』。
 
 
一天24小時,怎麼會夠呢?
以上還不包括坐在電腦前瀏覽網頁、收發信、尋找種子、感謝大大分享、MSN的哈啦、整理心得湊一篇【野人獻曝】‧‧‧
不過我想自己不是唯一遇到相同困境的,所以應該理性地面對。
理財規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的金錢有限;那麼成年人的作息規劃,也是因為時間有限
興趣與嗜好不見得要花大錢,無奈的是───很花時間!
有限的時間之內,我將無法任意發展自己多元的興趣與分散注意力,惟有集中精神、專心一致,才能在某個領域達到相當程度。
 
核心生財能力的部分,成年之後當然是首要!
CFP+CFA是理所當然的聚焦點,畢竟還有成本上的考量。
剩下的雖然都很想個別發展成特殊專長,不過誰能又是規劃師、又是分析師、又是魔術師、又是鑑定師、又是魔術方塊達人‧‧‧
萬一不願意捨,也就沒辦法得了!
所以短期內還是只能當作普通的興趣。
 
我相信很多人的興趣與嗜好絕對是更多元、更廣泛,不知道他or她們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有時候真的很恨:為什麼自己不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