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入市的代價

小弟投資部位的虧損連連,已經是眾所皆知,不再贅述。枯萎的玫瑰
對於完全沒有研究(甚至沒有任何想法)就進場的投資行為,講實話就是賭博,一翻兩瞪眼。
 
命運讓我在最高點時進場,使我在崩盤時嚐到苦果。
但既然知道來到相對低點,若手邊仍有籌碼與銀彈,是否應該下場拼搏?沉思
 
 
 
2008年12月19日,小弟開啟了新的定期定額,個別共同基金資料統計至今天(2009年07月28日)的結果,摘錄如下:
1.霸菱東歐   47.79%
2.JF東協   40.30%
3.霸菱拉美   39.43%
4.iShares新興市場   33.49%
5.台灣卓越50   29.39%
6.德盛安聯人口趨勢   19.81%
7.iShares歐澳遠東   18.48%
8.天達環球策略價值   14.23%
 
仍舊完全沒有研究、沒有想法的我,理論上還是賭博。
不過總覺得贏面很大,不進場可惜,所以還是扣款至今;若當初單筆而非定期定額,或許報酬率會更為可觀。
 
 
若從2007年的高點長抱至今,低點未進行任何加碼,原則上是絕對漲不回來的。
不過『投資』不是『投機』,本來求的就是一個穩健獲利、安身立命,吃得飽也睡得好。
我哪有甚麼命去賺取100%以上的報酬率呢?
心臟不夠大顆。
總而言之,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資產配置3個投資IQ,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觀念,但是搭配克服貪心、克服恐懼與堅守紀律3個投資EQ,確實有助於財務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未來,持續觀察。蝸牛

恐怖的拔智齒地獄

07/10(五)那天,嘴巴左後方一直會卡菜渣的地方,開始覺得有點小痠痛。
也不確定是怎麼回事,但這個問題困擾小弟很久了,因為那個地方的菜渣是即使連刷牙都不見得能弄得掉,所以乾脆就去看牙醫吧!
 
忍痛撐完2天,07/12(日)的早晨到了附近的《象ㄨ牙醫》報到。
人稱很像大學教授的張醫師,大致跟我描述了狀況;本來聽得不是很懂,直到拍了張X光片(必須靠自己的手指固定底片),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積存菜渣的地方,是一顆外露的橫生智齒頭部,可能因為清理不易(或是小弟不夠注重口腔衛生保健),所以被蛀出一個入口小&體積大的大洞,若有痠痛感覺,可能已經侵蝕到神經。
此時醫師下了個結論:拔掉!
 
拔掉就拔掉,整體情勢也無可厚非。
此時貼心的張醫師,繼續跟我剖析手術過程可能發生的情況:
因為智齒大部分還是包覆在牙齦內,所以沒有施力點,一定要切割骨頭。
你這顆牙齒很大,牙根看起來也很粗壯,所以原則上一次就可以處理完,但不能保證。
如果手術過程不太順利,可能要分成2次拔,也就是你必須要來2次。
如果我評估自己無法處理,那我會將傷口縫合,至少你卡菜渣這個問題可以獲得排除,之後你再去找大醫院進行後續動作。
小弟個人對於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通常沒有太多意見,專家怎麼說就怎麼做,所以預約了下周六的拔牙。
 
但是當我回家轉述給家人聽時,老母卻感到不可思議:
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去找大醫院,才不會受兩次罪啊!
而且拔智齒不是很普通嗎?為什麼要分兩次?
我看是醫師擔心會發生甚麼醫療疏失,所以才處理自己比較有把握的部分吧!
小弟覺得,張醫師一直以來都是還滿肯說明清楚的,讓病患比較有安心的感覺。
但我也無法駁斥老母的理論,畢竟我確實希望【畢其功於一役】,所以就另請高明。
 
07/13(一),中午抽空去了趟姨丈的《正ㄨ牙醫》,跟他描述自己會來找他幫忙的前因後果。
本來老母是想說,拔牙這種事情又不是拔毛,能不拔就不拔!
不過姨丈講的話其實跟張醫師幾乎是99%雷同:『常的智齒都在拔了,更何況你這顆已經蛀成這樣,留它無益!
小弟個人對於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通常沒有太多意見,專家怎麼說就怎麼做,所以預約了當周三的拔牙。
 
  
 
07/15(三)晚上7點多,小弟渾然不知自己信步邁向的,是多麼慘烈的屠宰場。
依照指示,小弟先行用餐完畢‧‧‧
原先以為是會因為牙痛,而無法進食,但姨丈的說法卻是因為麻藥會讓嘴巴失去知覺,分不出冷熱溫度,咬破嘴唇也不會痛,所以要提早吃。
回想起來,那一頓晚餐挑了85元的雞腿飯,真是明智之舉。
 
第一件事,當然是要打麻藥啦!
打麻藥的針筒整根都是金屬,又很長,看起來怪恐怖的!
不過它的針頭似乎夠尖夠銳利,刺進去時我可以感受到,會小抽一下,但是並不算很疼痛,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大約繞著左後方的智齒,打了約4處,接著就看一下躺椅上方的電視新聞(愈來愈先進了!),等麻藥發作。
 
確定麻藥生效之後,姨丈就開始對今天的主角採取猛烈攻勢,毫不手軟,一出手就是〝毒龍鑽〞!
牙醫在鑽牙的時候,空氣中會瀰漫一股令人不寒而慄的味道,不知該怎麼描述,總之是不好聞。
眼見牙屑和口水在空中交織,自己卻只能張大嘴巴任人宰割‧‧‧
唉!好慘!
我要寫個『慘』字。
而且這個時候最害怕的,是不知道哪時才會有痠痛的感覺?
或是舌頭會不會不小心亂擺,結果被鑿穿了?
天啊!
好可怕,不如一槍打死我!
 
鑽了好一陣子,外圍已經被鑽沒了,因為漱口時隱約可以看到一小部分。
當時尚未有疼痛感覺,原本鬆了一口氣,沒幾秒鐘就發現高興得太早了‧‧‧
因為姨丈立刻換了一把好大好大,功能應該是類似鑿子之類的器具,頂著我左後方的智齒,開始用力施與痛擊!!!
OMG!
他只差沒在後面拿榔頭敲打了,這是甚麼鬼啊?
嗚‧‧‧
怎樣?會痛嗎?
是‧‧‧是不會啦!
不會痛就好。
但,話不是這麼說啊!
我感覺到自己下半牙床左傾,整個頭部與頸部都在搖擺,如果沒打麻藥,我一定已經昏死過去了吧!
同事嘉緯說,那時醫師還要求他自己用左手托住腮幫,做為受力點,真的是太血腥了!
 
這個器具似乎不是只給予上下的力道,另外我還感覺姨丈有使用旋轉的方式鑽入,猜測應該是瓦解智齒本身的結構。
然後在施力一陣之後,姨丈便會用鑷子拿出部分的牙齒。
請原諒小弟沒有隨時睜大眼睛好好看清楚,因為小弟並非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而是放在砧板上的當局者,所以欠缺了足夠的勇氣。
記得這個動作之後的第一次漱口,我看到自己嘔出了幾十兩的鮮血‧‧‧
啊!
我又不是對王之王對穿祥
為甚麼受傷的總是我?我到底是做錯了甚麼?
 
然而事情的進展並非如此順遂。
感覺上過了好久,都未曾再拿出任何牙齒。
只見姨丈喃喃自語:『這個是橫著長的,比想像中大顆,沒那麼好拔唷!
什麼?
這不是我們都了然於胸的前提嗎?
莫非我的牙齒超越了醫師的期待,但此刻的我卻一點兒都不開心啊~~~~~~
 
只見姨丈又起身走向工具台,拿出更大把的傢伙出來。
而且本來他只在我右方作業,現在還會讓到左方來,右邊鑽完換左邊、左邊鑽完換右邊,不斷試圖鬆動我的牙根。
中間他一度嘗試用過那把超大的鉗子,想要做個了結‧‧‧
我雖然不會痛,但仍可以明確地感受到,一種有甚麼東西要從我的牙床剝離出去的拉扯感‧‧‧
最糟的是,還沒有成功!
天啊!
此時長時間處於肌肉僵硬的我,已經感覺到冷汗直流,是真的流出來的那種!
我快命喪於此了~~~~~~
我連寫個『慘』字的力氣都沒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小弟除了保持嘴巴開開的狀態,甚麼事情都不能做。
因為開始處理牙齦下的部位之後,傷口便一直溢出大量的鮮血,所以姨丈是用棉花放在旁邊吸血,所以我連口也沒得漱。
大概就在我快要休克,過去20幾年的人生在面前有如跑馬燈般播放之際,我看到那把鉗子取出了一大塊血淋淋的白色物體‧‧‧
我沒有多問,因為一時之間也不知該說甚麼。
是直到姨丈開始進行止血的後續動作,我才確定戰役終於宣告結束了。
之後看了看時間,確定是在一小時之內搞定,不過已經有種鬼門關來回一周的快感!?
 
小弟那時不停詢問,有沒有甚麼要注意的事項?
為人爽朗海派的姨丈,跟我說除了當晚不要漱口之外,隔天就可以正常進食了。
我那時意識不太清楚,但覺得他應該有沉浸在擊敗這顆『大牙』的愉悅中。
回公司的路途上,不自覺想起兩部電影的經典台詞: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吃了驚天動地‧鬼哭神號五毒散的歐陽鋒:『我‧‧‧我的嘴好麻哦!! 
《鹿鼎大帝》
用嘴巴發射鋼砲的佛印:『我好像覺得我的嘴巴不見了!
 
 
 
今天是07/19(日),是執行手術後的第四天。
很可惜的是,地獄尚未遠離,小弟還身陷阿鼻。
 
姨丈似乎是單純使用擊碎的方式,所以無須進行縫合,但或許由於拔牙過程太過艱辛,以至於小弟產生了一些額外的傷害。
例如:金屬器具在口腔內來回地摩擦與進出(體驗AV女優的心酸),導致我的左側嘴唇破皮流血;金屬器具對於智齒在施力時若有滑掉,當時是沒有感覺,但原來已經造成嘴破,所以吞嚥上有所困難。
嘴巴張不開,食物送進去就有不容易;真的送進去,咀嚼的動作卻又痠軟無力,好像還是用吞的。
所以這幾天的菜單是:《愛之味》寒天 & 皮蛋瘦肉粥 & 老母特製香菇肉燥蛤蜊蒸蛋。
 
另外第一天與第二天,因為有吃藥跟咬棉花的關係,晚上還算好睡。
第三天晚上最慘,那時已經止血,藥又已經吃完了,所以晚上傷口抽痛時,那種整個人全身都會打冷顫的神經痛楚,實在是生不如死!
正港是【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啊~~~
本周小弟也完全無法動腦,一旦思緒即將要形成時,左後方熊熊給它『抽』一下,馬上腦袋瓜又一片空白‧‧‧
害我目前只能做一些類似資料蒐集、資料編排等雜事。
 
這次的經驗,讓幾位友人主動跟我洽談與分享。
原來拔智齒雖然聽起來很普通,但絕大多數人的經驗都是非常悽慘的,很少聽過可以全身而退或雙手一攤說句:『Piece of cake』。
不過我28歲才拔,年紀上真的是有比較大。
另外一般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型,好像聽到要拔牙都會先退避三舍,必須等到痛到不行才去就診。
說拔就拔的衝動,意外獲得一些掌聲。
當然,事情的真相是,我對拔智齒這件事情毫無頭緒,所以才那麼〝阿莎力〞!
早知如此,我就會希望姨丈如同對待其他蛀牙那樣,補起來就好了咩~~~~~~
 
只能說,不管怎樣,小弟未來在飯後不用再拿根牙籤掏來掏去了。
在下這輩子第一次的拔智齒報告,OVER。

賺錢與人生

這篇標題還沒想清楚,先簡單應付一下,等寫完再回頭來改。
 
 
 
收入的來源,在我工作的領域中,會簡單分為工作收入與理財收入2種。
工作收入,又稱為主動收入,代表一個人完成某些特定的事情之後,可以得到一次性的報酬。

理財收入,又稱為被動收入,代表一個人完成某些特定的事情之後,可以得到多次性的報酬。
 
其實工作=主動,這個我可以接受,但是理財=被動,我就不是很能認同。
或許大多數人的被動收入來源,可能是透過投資金融工具或房地產,所以才會感覺與理財有關;但像是歌手與作家的版稅,在於發片與出書,這原先就是那個產業的收入型態,與理財2個字並沒有任何關係。
 
 
很多人常常擔心一件事情,自己的每一天是不是在瞎忙?
甚麼叫做『瞎忙』?
簡單來說,就是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卻沒有帶任何的成長,或是任何的收入。
 
根據小弟自己的人生體驗,人類絕非生而平等。
就算擁有相同的權利與義務,然而因為外貌的關係,導致不同人在不同的時機,可以享有特定的待遇。
帥哥美女真吃香,只要不輕易把自己搞砸,原則上可以吃一輩子。
 
人類唯一平等的,就是一天都是24小時。
每個人每天都做了很多事情,然而其中大多數的事情,都不能帶來收入。
例如:吃飯、拉屎、洗澡、看電視、打電話,反而是因為用水用電而造成費用支出,也就是現金的流出。
所以一個人如果在這24小時內,沒有辦法創造收入,也就是現金的流入,那麼永遠都是坐吃山空。
當然,如果有人願意深山隱居,過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的生活,還是辦得到;聖嚴法師就是曾經在山上度過6年的人。
但我是擁有很多欲望的膚淺普通人,因此那麼高深莫測的境界,目前不存在於我的生涯規劃當中。
 
 
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毅然決然離職。
到底是『抗壓性低』?還是『知道自己要甚麼』?
恐怕,永遠都是成敗論英雄。
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中,自述自己靠著博士妻子吃了6年軟飯,因為都在家寫劇本,所以順便燒了一手好菜。
結果丈母娘說要出資幫他開餐廳時,被他婉拒,叫他去打工賺錢,他又說會讓意志消沉‧‧‧
如果說李安最後沒有大紅大紫,相信他在很多身邊人士的心目中,早就被貼上無數的標籤、判了無數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