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8右肩關節唇盂破裂

大約是今年(2010年)5月時,有幾周羽球打得比較頻繁,7天中打了約3天,後來覺得右肩有些疼痛,自認是一般的肌肉酸痛,所以不疑有他。
等到休息了幾周,發現部分肌肉痠痛已經消失,但是每每右肩一有類似『投擲』的動作,就會感覺到瞬間的抽痛,而且似乎沒有康復跡象‧‧‧

不敢病急亂投醫的我,初步判斷應該是運動傷害,就跑去請教那陣子常去健身房的一位教練。
那位健身教練聽我描述後,表示他也曾有類似舊傷,認為是『深層肌肉傷害』,應該去看《復健科》;我也因此就在《北醫》的《復健科》,非常聽話地做了大約1、2個月的紅外線短波與電療‧‧‧
不過,狀況完全沒有好轉。
比較令我訝異的是,一開始那位的診斷醫師在過程中完全沒有碰過我的右手,是因為我自己講右肩疼痛,就幫我安排復健右肩!

在發現狀況不如預期時,我改掛《復健科》的另一位醫師,並且完整告知現階段的情形。他除了額外幫我針灸,還判斷應該是『滑囊炎』,安排我打一針類固醇‧‧‧之前他信誓旦旦說打完就會立刻不痛,但卻依然如往昔。
我並不質疑他對於類固醇的說明,所以我從那一次起認為自己真的找錯科了,有必要換個治療方向。
當然之前那些無謂治療的醫藥費,已經討不回來了,因為醫院不是等到把病治好才開始收錢的。

由於第二位《復健科》醫師有幫我針灸,剛好又衍生了一些對於西醫的不信任感,所以轉往中醫。
經過友人推薦,找到一家挺不錯的《明悅中醫》,不僅費用較大醫院便宜一半以上,中醫師也很用心地聽我敘述、為我尋找問題,每次都還可以自費50元進行專業抓龍+貼涼涼的草本膏藥‧‧‧
雖然狀況並未好轉,不過至少中醫〝搏感情〞的FIU我有感受到。

中途我曾經再下台中潭子《慧鑫堂》一次,因為印象中那位大牌名醫也是接骨師。
不過最後還是以整脊與調理為主,多說幾句就被認為是不夠了解他的醫術,所以我也沒有多問。
但是右肩的疼痛依舊沒有消失,是不爭的事實。

此時時間已經將近過了5個月,雖然我已經逐漸面對事實───這些治療一點兒用都沒有,不過因為不了解根本問題所在,所以也只能一直再跑去中醫抓龍。
還好抓龍師傅好心提醒:
『你來這麼久,如果是肌肉痠痛,應該早就好了。
會不會是神經之類的問題啊?』
唉!
一句話驚醒我夢中人,這種不尋常的抽痛,確實類似神經或韌帶的問題,為何我沒有想過呢?
接著透過信件詢問一位資歷豐富的醫界長輩,簡單書面描述我的狀況,沒想到長輩除了非常迅速且明確地告知應該去看《骨科》之外,更貼心地提供了推薦的醫師名單‧‧‧
讓我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人生的道路上若沒能找到識途老馬,反而問道於盲,真的是差很多很多很多!!!

知道大方向後,我採取的作法是《北醫》骨科看一次、《長庚》骨科看一次。
兩位醫師都有把我的手拿起來轉,知道我在哪邊的哪個動作會哇哇叫!總算讓我有一種真正被診斷的感覺。
至於原因,《北醫》醫師一開始便鐵口直斷我關節部分有破裂,一定要開刀動手術縫合;《長庚》醫師則是講得更清楚但保守些,他說我關節部分先天比較柔軟,猜測我在做體適能伸展運動時,應該會比別人容易,但可能因為我這次運動過於劇烈,導致柔軟的關節裂開,所以在做特定動作時會壓迫到神經,但是否真有破裂?需要進一步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
難以置信的我,選擇交由《長庚》進行更完整的檢查,一預約就是2個月,故上週專程跑了一趟林口去做【磁共振造影】;過程中必須一動都不動約30分鐘,實在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不過做過這麼高檔的檢查,也沒有額外花錢就是了。

現實是殘酷的,透過片子上顯影劑的顏色,確認我在右肩下方的唇盂(專業術語)有破裂現象,只要右手高舉或平舉過側身,就會產生刺痛!而且放著不管,並不會自行痊癒。
西醫的根治方法是進行開刀手術,進行全身麻醉後,首先用關節鏡確認實際破裂位置,接著在骨頭上釘入【後面附有縫線的鈦金屬釘】,金屬固定於骨頭內,再用縫線綁好唇盂破裂處,是一項需要特別技術的手術;鈦金屬部分健保有給付,所以只需要幾千元,若不希望體內殘留金屬,想改用非金屬材質,那麼健保就沒有給付,一根釘子的價格約為1萬元,至於需要幾根釘子則視情況而定。
手術時間需要3小時,結束後需要住院觀察1至2天,出院後在配戴固定器材約3至4周。

引用《長庚》醫師的說法,牆上破一個洞,你可以選擇花錢找工人來把它補好,也可以選擇不理它。
沒錢沒閒又超怕痛的小弟,暫時應該是選擇與右肩的疼痛共存,無奈日後無法繼續往甲組球員邁進,無限殘念~~~~~~

101210第一次面對國家考試(台灣)之感想

11月盡全力燃燒完小宇宙後,上周12/04+12/05,終於完成了個人此生第一次參與的國家考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不動產雞雞人
考試地點在【新店高中】,所以兩天我都是6點整起床,搭乘1路公車至公館捷運站,搭乘捷運至七張捷運站,接著在同一個地點等待不同車次至小碧潭捷運站,再加上步行時間,出門後差不多要1個半小時才能抵達考場。

不動產經紀人在專業科目部份,因為有一半50分是選擇題,所以過去幾年的及格率都高達20%上下,比起一般高普考的5-8%算是簡易許多。
然而我自己的體會是───光是熟讀法條絕對不夠,一定要有『死背』的覺悟!
透過長時間接觸所衍生出的熟悉與熟稔,對於選擇題型確實可以輕鬆應付,但是一旦面對開放式的申論題型,當下沒有頭、沒有尾、沒有任何其他提醒時,腦海中幾千幾百條法條就是他ㄨ連一條都擠不出來;要麼一片空白,要麼整個糊在一起,想的時候自以為很順,寫出來卻往往牛頭不對馬嘴。
花了很多時間去讀,
臨場卻發揮不出來,就是我這次的實戰體驗。

小弟身處的那間教室,實際到考人數才一半,每一節都奮戰到最後一分一秒的更是不到10人。
故報名報好玩、想來看看考題的人確實不少,也可能是拜這些人所賜,才不斷製造國家考試錄取率超低的現象。
另外過去5年養成了電腦打字的習慣,真正重新執筆大量撰寫文字時,才赫然發現字跡潦草、手汗頻頻,有很多字彙與成語知道拼音卻寫不出來……這些都是過於仰賴『新注音』的後果。
甚麼作文冠軍、甚麼部落格作家、甚麼專業寫手,少了一副鍵盤就一無是處。
好在文具部分的持續演化,已經有速乾的立可帶取代液體的立可白,否則加上等待還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

雖然小弟這次猜題命中率很糟糕,8題僅中2題(還不是100%命中),不過11月一整個月再次證明自律的功力,可以信守對於自己的承諾,留職停薪且每天進圖書館將近10小時以上;作文與8題申論題勉強也算是密密麻麻,沒有空白亦沒有放棄,起碼展現出基本誠意……
捫心自問,問心無愧,盡力而為,剩下一切待2011年02月22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