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誘惑?

本人是從今年九月才開始接觸CFP的菜鳥,沒有考過任何一次,這個之前提過。

日前耳聞班上大哥大姐說:「『宏典文化』有出CFP的考題耶!已經出四本了!再貴都要去買!」
心裡忽然有一點心動。
小弟當然知道應該是靠個人實力把四大領域弄熟,畢竟客戶的實際問題不會照本宣科;但是打仗如果連敵人長怎樣都沒看過,豈不是註定當炮灰?
因此還是問了清楚,決定有空自己去看看。

當在下於重慶南路的書店,四本厚厚的大書躺在眼前時,我整個人真的呆住了!
這是第一屆CFP─【林鴻鈞】先生所策劃的,每一科又分別由各領域真的很Top的顧問來編撰,感覺的確是葵花寶典加強版!

但是突然心中一凜,這所謂的《考古題》,對於CFP的價值,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因為躺在它們旁邊的正是一大堆一大堆金融研訓院的金融證照參考用書‧‧‧不正是當初我所摒棄的玩意兒嗎?
如今有了大家肯定的林大師替眾後生晚輩指點迷津,他和諸位顧問以知識賺錢不在話下,但我到底是該買?還是不該買呢?

買!
會不會讓我又變成一個熟練考題的『傳統填鴨考生』?
雖然是很多沒錯,但終究還是中文,而且有志者事竟成,搞不好我變成當初在考投資型一樣,考題為主、課本為輔,完全本末倒置!

不買!
那學費加報名費的十多萬、唸書的240小時,某些資質較為駑鈍者恐怕真的要編列成五年攤提!
即使把理念說的再崇高、即使不希望CFP能帶來眼前的立即收益,但還是想要拿到它咩!
證照沒有入手之前,什麼都不是,是最為現實的考量。
總沒有人願意上完課拍拍屁股就走人吧?

本來打算聖誕節後開始閉關修行的,但可能自己太年輕,又輕易地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數打亂?
最後我並沒有購買,但是原因並不是我堅持了自己的原則,而是有感於最近法令變更頻繁,想說會不會三月之前改版重出,這樣我變成冤大頭!>_<

不過,小弟買不買是其次。
因為真的已經很多人買了。
我想《考古題》的出現,會不會讓CFP這張國際金證照貶值成為傳統的金融牌照,才是我在書局中第一件想到的事情。

後來我跟自己說,在沒有把課本摸熟之前,絕對不能去碰那些考題,算是個人最後的把關。
畢竟第一屆、第二屆的人都是在沒有這些東西幫助的情況下過關,為什麼他們能?我就不能?
唉!
或許這樣的說法在很多人眼中又是初生之犢的無稽之談吧!

開始有點恐懼了‧‧‧

CFP™即將上完四科,情況跟我預料的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
 
 
本來想說可以一邊準備國際級證照、一邊累積金融服務工作年資,真的超讚!
但是疏於拜訪之下,加上之前的受傷失能,開始面對考核的壓力;一有壓力,就又開始跑一下客戶,然而面對比山還高的CFP™教材,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其實現在的我,很像是半隻米蟲。
我不跟家裡拿錢了,但還是在吃自己的存款(雖然好像還可以吃一陣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看到身邊的男女老幼都開始在社會撈錢,動不動就破三萬,說實話是有點心羨說。
 
 
其實生活費、南山的服務年資與續繳,都還是其次。
CFP™真的好難唷!
除了風險管理比較駕輕就熟,員工福利與退休金死背還ok,投資&財產移轉兩科真的給我很大的壓力。
雖然大學的財務管理有一點點基礎,但投資部分真的是看了就會忘,也不知道為什麼;稅法更扯,一堆會計師和政府高官在前面一直口沫橫飛,但我真的連最基本的都很難理解,他們就已經解釋完到底投資什麼標的物,要用自然人or法人的名義去買,才真正有稅賦優惠。然後白板上的數字都不解釋的,一直猛寫,害我挫折感超重!
我真的要一口氣考五科嗎?
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不過自己的選擇,當然要自己堅持下去。
雖然道路是如此漫長、目標是那麼遙遠,但總是告訴自己:「至少你開始走了。」
而且抱怨歸抱怨、MSN封鎖歸封鎖、有些人誤解我也沒有關係,覺得自己竟然真的在這個領域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和心血,也不會因為提供大家任何消息而索取顧問費,還累積許許多多社會賢達的聯絡方式‧‧‧我身邊的人真的很有福報!
你們在爽的時候我在為規劃你們的人生而奮鬥,你們不知道幾輩子才修來的?

無奈與無力

從來不後悔接觸了CFP™的課程,因為它是一扇窗,一扇讓我知道天高地厚的窗。
之前在整理屬於自己的行銷PPT,在完工之後,為了充實自己又去買了邱顯比教授的《退休理財的六堂課》。
當我發現書中從頭到尾的流程,和我所製作PPT的精神完全一致時,我知道自己又成長了,而且可能已經成長到我自己都無法相信的位置。
 
 
但是讓我很無力的是,為什麼高知識菁英總是只能服務高資產者?
CFP™應該是服務人群才對,尤其在貧富不均的現在,金字塔底部的人更需要我們的幫助。
 
 
但是我能明顯感受到身邊的人,他們並不認為我的所學能夠幫助他們,只要你跟台灣人提到錢的事情、財產的事情,他就覺得你要開始拉保險了,請立刻給我滾遠一點兒
不過從我對這些朋友的了解,他們的財務狀況其實暴露在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況下,所謂『不堪一擊的月光族』,正是他們的寫照。我不希望他們發生任何風險,但我誠實地說他們的確不堪一擊!
另外有些家境不錯的人,或許在父母的羽翼下過的很快樂;也有些對自己的人生與未來有莫名正面積極的人,總是覺得好運快要發生了!機會要來了!我要發財了!
可能我這個人不夠浪漫,我看不出來他們正面的憑據是什麼!
如果是E,那你要飛黃騰達就是兩種可能:1.優秀到爆掉!2.遇到貴人!
就我對他們的了解,第一項真的言之過早,所以期待第二項的居多‧‧‧
有人會說,「澤仁,等我工作穩定一點‧‧‧」
然而說這些話的人,有些已經換好幾個工作了,有些則是天天擔心自己被裁員,有些已經在家開始繼續規劃人生。
換句話說,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人生之中,哪裡才有真正的穩定呢?
 
 
很實際的,他們的觀念是:有錢的人才需要理財規劃,我現在不用。
或許有一天我會需要,所以請澤仁你能堅持到那個時候。
我很感慨,其實每個人都需要,甚至沒有錢的人才真正需要理財規劃去替自己的家庭建築一道屏障。
無奈亞洲人的觀點,真的沒有辦法突破吧!
大家還是憑著自己的直覺在生存,然後把自己的人生寄託於企業、政府,總認為未來的有一天情況能有所改變,即使自己什麼努力都沒有去做‧‧‧
 
 
在剛進南山時,我曾經對於這種人很生氣,因為我知道自己對於專業下了很多努力,所以感覺自己遭受別人的冷言冷語,真的很難受。
因為我很用心,所以不應該受到如此對待!
而在將近完成CFP™的學程後,我才了解這些人其實很可憐。
不是我說自己有多屌,不讓我服務就該死,絕對不是的!
而是台灣喪失的道德與誠信,影響了這些人,導致大家永遠只相信自己所想相信的,亦或是砸大錢上電視所播出來的,很多人其實跨入了一個產業,思想就在那個領域老死,而無法接受新的思維。
或許有一天他會驚覺something wrong,but it’s time too late。
財務目標並非一朝一夕便能達成。遑論財務自由。
 
 
因此並非CFP™只能服務高資產者,而是低資產者拒絕任何有關財務上的建議與協助,因為它們擔心自己已經十分微薄的資產又遭到所謂『理財專家』的欺騙,所以趨於封閉。
事實上,如果你說CPA幫人節稅,所以只有高資產者要節稅,我一定贊同!
但窮人不需要理財規劃,絕對是害死人不償命的妖言惑眾!
 
 
在自己的版上宣洩自己的無力,其實還不如走出去多碰碰釘子。
也有很多朋友現在根本為情所困,談什麼錢啊!未來啊!對他們來說是一坨屎!
不過對的事情,總是要有人去做,這應該是社會要提升而應該擁有的一貫堅持。
盼天佑台灣人!也勉勵自己在明年能順利通過CFP™的測驗!

財富管理新紀元─迎接CFP™時代來臨

晚上去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參加了這個本來我不太想去的活動。
不是我不認同,只是覺得自己還沒考過,現在去好像怪怪的。
但在文雄(台北金融的人員)的邀約下,還是如期赴約。
 
 
雖然遲到了一點,但幸好並沒有錯過任何活動,就在台下聆聽很多前輩的致詞。
因為我對那些人不是很熟,只知道有台北金融周吳添董事長、一位銀行公會的主管、一位理律法律事務所的律師、政大商研周行一院長,最後請三位已經在邁向CFP™卻身處不同領域的夥伴上來分享。
 
 
我向來自認對於公開演說滿在行的,所以感覺這種聚會都是形式居多。
不過今天這些先烈說的話,真的只能用〝字字珠璣〞來形容!
我沒亂蓋,他們講的話,就是我之前網誌寫過的話,只是講多講少而已;那種感覺,哪種對於CFP™的期待以及勉勵眾人一起努力打拼的艱辛,忽然一瞬間得到很多共鳴,台上說這個聯誼會的目的是讓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所言不假。
 
 
大家都講的很好,不是親身對於CFP™有深入了解的人,是講不出來的。
以下只針對兩位我最有感觸之人提一下:
 
1.第一位是最後一位發表的女士,她去年從保險機構跳出來,變成IFA(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er)的獨立顧問工作。
她花了10年才達到年薪200萬的地步,卻毅然決然放棄了這份事業,而選擇了超然獨立的理財顧問之路,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但她提到了,你是要現在佣金高一點,但犧牲了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現在就開始做對的事情,然後迎接CFP™的新時代,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後來她舉了兩個曾經天人交戰的例子,但她還是為了CFP™而堅持住,因為要將這個行業變成《師》字輩的等級,的確有賴於每一位有心人士的努力,這一點真的是超難的!
 
2.第二位是政大商研的周行一院長,他也是今天活動本來的主講人。
他說自己以一個不是CFP™的觀點來期許我們,不要僅是一個能帶給客戶金錢的人,而是一個能帶來幸福的人。希望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退休之後,評估自己績效的方式不是計算幫助客戶增加的財富,而是透過我們的服務帶給多少家庭幸福
他自己承認這是一個『形而上』的想法,但是這個思維真的能讓CFP™之路更偉大以及更具意義。如果目標訂為上,最後可能只做到中;但一開始就定為中,那就可能只做到下了。
雖然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台下人士互動的機會,但我想跟我一樣備受感動的,一定相當多吧!
MDRT百萬圓桌,雖然是單純以金錢做為標準,不過最後的最後也是在鼓吹〝全人思想〞;我想這種境界,不是每個人在這一生都能達到的。
 
 
最後簡單摘錄一下,今天感覺比較有收穫的部份:
1.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都背著一個十字架(我的說法是原罪)。
2.台灣的未來:Product Base Model(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Advice Base Model(追求客戶的利益最大化)
3.CFP™的應有作法:a.超然獨立 b.團隊合作
4.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要CFP™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就從自己開始做起。
5.Wealth→Happiness
6.ConsultantDecision-Maker
 
 
臨走前,和一位ING安泰的郭俊宏大哥交換名片。
他說大我10歲,給了我ㄧ些比較實務上的經驗與心得,個人已經即將通過CFP™前五科,在此默默地祝福他。
希望我也能順利地在未來的一年到兩年之間取得CFP™的資格,並且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即使這條道路會比成為【海賊王】更加困難。

半年的自我檢視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一項東西。
那項東西,也可以說是一項能力,我希望是屬於我個人獨一無二所擁有的、是別人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望其項背的。
這項東西,透過《商業周刊》的詮釋,一般人稱之為核心價值
 
 
於是我就捫心自問:『在我過去20幾年的人生中,有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地比別人表現更讚更優的?
唸書?
好像沒有,雖然以前堪稱是個資優生,但我的成績和我回家的付出成正比,並沒有特別突出。
運動?
雖然我很喜歡每一項令我熱血沸騰的運動,但我始終並非佼佼者。
語言?
對於外語的確很有興趣,不過由於高中的荒唐,讓我想在短時間內起飛似乎滿困難;而且,這充其量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罷了。
公開演說?
啊~~~是了,就是這個!
 
 
從小到大的印象中,每個時期都會有類似的評論:『王澤仁就是一張嘴!』
事實上我小學時期從淡水國小轉回吳興國小之後,就變成是相當木訥之人,轉捩點是小五的一場【說話】課,我的自尊被嚴重地羞辱了,之後才莫名奇妙地開始改變。
首先是模仿期。
小學時代去補《何嘉仁》的班上,有一位光復國小的魏澤民,那時他是我身邊感覺最會講笑話之人。於是我每次都記下他講話的內容,回家就自我反覆練習,此外還自己找了一本黃色笑話猛背;到後來,我竟然反而是魏澤民的笑話供給者!
這位後來也一起進入信義國中就讀,23班,也就是鄭志祥老師班上最會說笑話之人;當他的笑話慢慢傳到我耳中時,我就可以淡淡地說:「這是我敎他的。」
 
 
再來是精進期。
我這種外冷內熱之人,在人生一路走來,都不是自己去尋求團體之人,因為獨生子比較自私吧!
不過運氣很好的,就是我的口才一直以來都能吸引到班上一些〝有力人士〞,透過他們,我就能又滲透到班上的核心團體之中。
國中是一起犯錯時,在訓導處替田鈞元+鄧持立解圍;高一是罵老師時,獲得姚正倫+陳俊豪認同;高二是一些特質讓廖家頡對我這個人有興趣;大學時期感覺應該是劉建良+陳坤廷吧!
在國中末期,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很厲害的我,發現再【賤嘴二人組:嚴心泰+張巨運】之外,有一位深藏不露的陳京凡,雖然看起來溫文儒雅,但講話一直都是最賤的!
從他身上我學會了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身邊的事物。
 
 
最後是收斂期。
我的說話技巧在高中和大學改變不大,但是發現心直口快的人,是不易於相處的,常常會得罪別人。
或許我是無心的,但只要聽者有意,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解讀。
然而在大學時期,我還是透過了許多公開的場合得到我希望的掌聲:
1.國文的EQ報告
2.英文課的周星馳表演
3.經營學的英文+日文朗讀
4.行銷報告
5.企業政策報告
其中大部分,都是由我一人獨立完成,所以我從中獲得的成就感,也遠比一般人大的多。
 
 
總之,我認真去面對我自己,和自己對話。
我這個人沒什麼創造力,很難無中生有、天馬行空,我所擁有的,都是我曾經接觸過的,然後適時地經那些資訊整合、呈現,讓別人認為那是我的一部份。
加上老母是老師的關係,我覺得自己在基本的文學造詣、邏輯分析比一般人強,也就是我可以用我自己的話,把一件事情、一段經歷陳述地很完整。
這也就是,我想成為一個『顧問』的原因。
我真心覺得自己有這些特質,那些所謂的關鍵部份。
不過其實這只能說,我對於公開演說+教育訓練這一塊很有興趣而已,離真正的顧問當然還是十萬八千里。
 
 
由於大學時期常拜讀彼得‧杜拉克的作品,對於大前 研一也很有興趣,所以在當兵的時期就發願,我想要成為企業顧問,我想去McKinsey。
但實際去了解之後,公司說它們只收MBA,所以我退伍就想繼續去念研究所。
然而想是一回事,實際要面對又是一回事。
除了浮現大學失利的陰影,要在國內唸、還是國外唸?我要念什麼?我如果唸了沒考上,或是考上不符合時宜,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就在徬徨無助時,我接觸到南山的環境、看了《第二種證照》那篇封面故事,啟發了我另一種思維:
我努力是沒問題,但我希望自己是往對的方向努力。
如果考學位、考証照,都是為了入場券,那我也希望自己拿的是一張VIP,一定要有〝鑑別度〞才行。不然花了前、花了時間,卻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那我真的很不甘心。
 
 
在這樣的想法下,我打破了所謂職業的界限。
只要這份工作、這份事業,能用到我的腦、我的嘴、我的儀表、我的談吐,那管它是什麼呢?
這不就是我要的嗎?
於是我毅然決然加入南山,給我的貴人(不只一個)一次機會,也給我自己一次機會。
我在這段期間也完成了自己對於老母的承諾:
反正我沒有專業嘛!我就先從保險業入門,畢竟還是金融業,而且三個月的菁英受訓拿下保險的基本三照,對我的人生不會吃虧。
 
 
而在結訓之後,我開始了所謂〝零底薪〞的生活。
這個環境,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吧!
然而對我而言,當初的美好,後來也是遇到了衝擊。
如果我真的去唸研究所,考一年+唸兩年,我拿到學位也還是社會新鮮人;如今我選擇了CFP,卻是提早進社會,有做有賺、沒做也餓不死,應該是很完美!
但是公務人員出身的父母,一直對於業務員的身分、和CFP的價值很懷疑,他們只希望我走大家走的路、過大家過的生活‧‧‧這一點,讓我倍感壓力。
因為我也是聽別人說的,這條路是我自己想的,沒有人走過、沒有人實踐過,所以我沒有力道去說服他們。
 
 
直到進入九月,我真的開始上CFP的課程時,我終於放心地跟別人說:這就是我要的!
一開始做業務員,一直以為大家都能坐下來和我談,然後一翻兩瞪眼,講的好成交、講不好滾蛋,這個我絕對沒有問題。
然而,社會的現實並非如此,我是背負了一個原罪在做事。
根本講都沒講,只是提了我在南山,就可以被一堆人肚爛,封鎖加刪除,真是我始料未及的。
沒有關心你就算了,大家還可以當朋友;真的用上所學替人規劃,反而是用盡全身力氣來被人賭懶。
為了因應這種真實的現況,很多人教了我所謂的【話術】,然後有些部分對我而言是【騙術】,那個不是我要滴!
感覺進入壽險業,我反而花了很多精力在一個我本來就不擅長的領域,而我一開始自傲的部份,發揮之處卻是少之又少。這樣的情況,讓我這個搖搖晃晃的天秤,一直都找不到自己的平衡點,老實說,我不快樂!
 
 
尋找自己的過程,很迷惘;證明自己的過程,更艱辛!
我明明就一直是不錯優秀的人,但卻要花一堆時間,去建立一些門檻,真的很無聊!
然後進了保險業,明明比一些人懂,卻還要因為年輕、嘴上無毛,要在別人面前示弱,只渴望一份本來就沒啥機會能成交的保單‧‧‧我絕對不相信,年紀和能力有正相關啦!
當然,我也不是數典忘祖之人,我承認南山的很多長者帶給我很多談case的〝眉角〞,我很珍惜這些經驗;但是我不希望自己變成只會做人、只會唬爛,而沒有真材實料的膿包。
我願意相信CFP,是因為它真的很難,難到一個不行。
我相信在我準備CFP的同時,我能真的學習到我應該具有的專業知識;我不敢說自己真的很熱愛金融業,但是在目前金融領域的客戶端,確實都沒有被好好地照顧,這一點又很吻合我的顧問之路。
所以,如果真的能用短短的時間來累積我個人的核心價值,那現在放棄的業績都是值得的,畢竟它們本來就不屬於我,我又何必在意業績板上的阿拉伯數字?
 
 
感謝各位有緣人能把它瀏覽完畢。
如果你剛好就是那種,因為我進南山所以把我封鎖的人,那請你們再次把我加入;如果我們是只有一面之緣,而當下沒有給你們很好感覺的,相信我,那並不是真正的我;如果你是一開始就圍繞在我身邊的人,那就請你們繼續看著我的成長。
畢竟學了一堆東西,目的是服務人群,而非棄絕人世。
真正有福報和我聊過的人就會知道,我並不是一個只會推銷的業務員,而是一直以了解真正的狀況與缺口,才會繼續對症下藥的財務家庭醫生;雖然我懂得還沒有很多‧‧‧
 
 
還不是CFP,就去關心CFP的前景,在很多人眼中或許是可笑的吧!
但還是衷心期盼,諸位在金融領域有任何疑問(在下目前還是只有風險管理+員工福利與退休金兩塊)時,能優先給我一個練習與服務的機會;就算有我不懂的,但我也已經知道真正的高手與社會賢達在哪裡了。
人家常說三通電話內的人脈都算是資源,而我大部份都已經濃縮到一通,應該很不錯了。
請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拜託大家了!

人家放連續假期,我是連續上課‧‧‧Orz

星期天本來就要上了,國慶日還要補上一次因為〝遜砲龍王〞的停課,所以就要連續上兩天恐怖的的噁心中文!
最糟糕的是,我還被傳染了流行性感冒,真不舒服。
 
 
如果我現在突然莫名奇妙掛點,一定會很感概:為何我的人生都不太精采吧!
 
 
記得上周看【駭客任務】,發現了【風之谷】的王蟲元素;而【功夫】則是加了【駭客任務】的武打元素。
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了,還是停止吧!

社會賢達在FPAT給我的鼓勵

台中MDRT:
年輕人:
你是對的
儘管你是半年的菜鳥
相對於15年前 由藥師 轉業的我而言.頗有同感.
加油~~~~~~~
你會越來越讚~~~~~~~ 
 
 
 
許利銘:
有的人學習是為了一張學歷,有的人學習是為了升官發財。在科舉制度的遺毒下,台灣人很少能夠跟您一樣幸福,純粹為了知識而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最近有一篇 Steve Jobs 的演講,他提到當年他在大學旁聽書法課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十年後他會把它用在麥金塔電腦的設計上。人生是很奇妙的,您永遠不知道學到的知識會在什麼時候發揮作用。

有一句廣告語是這麼說的:「要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同樣的,要幫別人理財之前,先把自己的財理好。我在保險業看過很多 top sales,財務狀況只能用一塌糊塗來形容;我也看過年收入至少三百萬的處經理,連五十萬的積蓄也拿不出來。如果上過CFP課程之後,能夠讓自己的理財做得更好,那學費其實是很划算的。(如果是原本就很會理財的從業人員呢?那……這點學費您應該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小凱:
終於看到有人講點心裡話了
心中超感動的說
我相信很多來考試人的心情
其實是跟霸王兄一樣的
霸王兄
加油
我相信你以這樣的心情繼續努力下去
我相信會有人看到的
也祝福那群還在正在默默努力的53位CFP們
大家加油 
 
 
 
阮震宇:
霸王:
    同為南山人,我以您為榮!
也祝您生日快樂,我們需要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為CFP擦亮招牌,畢竟,目前市場上的CFP仍不到百人,能見度仍不高,一起打拼!生日快樂!
          CFP 阮哥 
 
 
 
苦海男神龍:
生日快樂!
誠如您所言,學習並不是為了誰而去作的。多學多聽多聞,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你。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您才二十四歲,未來的機會還非常的多,如您能在考上cfp後…還能非常謙虛的學習下去。我覺得你才是一個非凡而能持續成長的人。就算是過了cfp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你已經提到了,人外有人。考不上cfp的人未必一定比你差。每個人有每個人專業在,多聽多思無妨。從別人身上學習亦是重要的事。
至於你提到風災的事,個人有一個淺見,你可以聽聞一下。個人未必是對的。但與你分享。如您所知,對cfp而言,救災除了能助人外,也是一個打廣告的好方法。當然不是乘人之危。而是你如在人們最苦難的時機救助了他們。你得到的反而可以是最多。災民正常後,也會幫妳介紹很多朋友(客戶),你並可以得到很好的聲譽。所以,這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再來你提到朋友的盲目出國的事情,這地方,個人覺得。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也許混一個學歷,對你朋友的人生亦是一大改變。我們暫無須去評論之。個人覺得,無論是什麼方式,能讓自已成長下去,都是件好事情。只要知道我們自己要的是什麼?有理想,有方向便是。建議你,在現在還年輕時,可以作目標表,並一項項的去實踐它,也許不到三十歲,你已經就是最頂尖的才俊了。記住:時間是你最好的朋友。多充實自己,不斷成長,別管別人怎麼說,怎麼笑。等到你功成名就,他們一定會張大了嘴說:“原來,這真的能作到!”到那時,他們的時間已不復再。

記得聽過一段不錯的說,它說:當機會來臨,而發現自己還沒作好準備,會覺得自己是竟如此的愚蠢。共勉之。cfp過後,你要作什麼呢?你要如何再突破自己呢?記得,永遠保持你虛懷若谷的心吧!說了那麼多癈話,不知會不會對您有所幫助。但看到上進青年人,忍不住多說了幾句,莫怪我嘮叨囉!總之,再次祝你生日快樂。  

CFP的證照價值 vs. CFP的個人心態

我在FPAT(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寫的爛文,不知道會不會被一些超級專業人士踢爆?

§§§§§§§§§

我今年24歲,在保險業正好待半年,算是很菜的菜鳥。
因為學歷不高,但又不喜歡明明是金融業,卻背負了直銷業的原罪包袱,飽受客戶不公平的歧視,所以跟老爸借了報名費來投資自己;想說如果真的能考到這張,不僅能彌補自己以前沒好好唸書的缺憾,又能瞬間消除客戶那道不信任的心牆。
而且聽說這張是國際級的,我也去外國網站逛過,連〝歹丸〞玩完了都還依舊有效,真的很讚!

然而在上課前,偶然來到這邊看到諸先烈的留言,發現現實並未如想像中的美好。
一來是協會並沒有真正打響CFP的名號,應該還沒有非CFP不給服務的客戶存在,似乎很多人拿到之後還是會眼紅於【拿著DM亂賣的白痴同事】的高所得;二來CFP的價值一直被很多人在挑戰,說它並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專業(至少在台灣)。

這樣的文章,真的讓我很擔心!
因為我已經報名了,就像想解約但還是會吃虧一樣,有點騎虎難下;萬一浪費錢又浪費時間,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搞不好我還會被考核掉呢!

在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開始上課之後,雖然上課中真的是霧煞煞,因為講師想要把他自己幾十年的功力在幾小時內灌頂給你;看到有些前輩能和講師用〝我不懂的中文〞對談,心中更是羨慕不已。
不過親身體驗之後的感覺,讓我相信一件事情:
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法律怎麼規定、不管市井小民有沒有聽過CFP‧‧‧
花了好幾萬來參與這240個小時的課程,是絕對不會白費的!

可能我很不專業吧!
我不想跟誰挑戰,只是覺得透過講師、課本、同學,我得到了超出我預期很多的東西。
知識、經驗不在話下,能認識一些已經是各金融領域佼佼者的大哥大姐,也是令在下大開眼界的原因。
那種感覺好像一隻井底之蛙忽然飛上了天空,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去參加扶輪社扶青團的活動還令我雀躍!

也或許是我一開始就不是為了〝錢〞途才參加這個認證,我覺得如果那些抱怨『CFP對他們的人生沒有幫助』的留言者,真的是CFP的話,那就真的很該死!
因為你們根本一開始就沒搞懂它背後的意義吧!
我的專業知識一定不會比這邊的人懂,但我認為一心想利用這張證照去獲得個人功成名就,就已經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為了九月的業績,我很久沒上網了,但是昨天一連進外國的CFP首頁,就當場看到《尋找能為卡翠娜颶風災民,免費提供財務規劃的CFP》!
那一瞬間的震撼,不禁讓我想到FPAT這邊大家的留言‧‧‧台灣人真的那麼膚淺嗎?
雖然我開始時的確是為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才來考的,但是真正接觸了內容、真正給幾位講師帶過之後,我發現CFP其實是為了保護客戶而存在的。

也就是不應該為了自己而考,而必須為了服務的人而考;那種層次,相信看得懂的人一定能體會。

即使有了這項世界級的認證,萬一仍然醉心於個人的升官仕途,那豈有超然獨立的地位可言?
這樣說不是批評取得後仍在金融體系下服務的人,而是只要你是一個真心為客戶謀福利的人,管你是在哪一家銀行?哪一家公司?賣的是南山的保單?安泰的保單?還是全球的?保誠的?保德信的?
根本都無所謂嘛!
因為你一定會真心為別人著想,即使財務規劃最後驗收時未如預期地美好,但客戶也一定知道你並不是存心害他。不是嗎?

如果你要的是很多很多錢、超高年薪,那你就不要來考咩!
去專心拉保險啊!當Top Sales啊!達成MDRT的Top of the Table啊!
一樣會受到世人尊敬和崇拜的。

在我生日的這天凌晨,打了一堆廢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反正,我進入了南山的半年,感覺到自己領先了很多同儕;選擇了CFP,又感覺到自己已經領先很多同業(不只是保險業而已)。
那種感覺並非是自己在打嘴砲,隨便亂講的,而是本來對於自己未來且縹緲的期許與憧憬,慢慢具體化的過程。
別人的看法我不知道,但我一直認為CFP就是我在尋找的東西,國際級的認可和高難度的內容(just for me),正是《鑑別度》的象徵。
不然我去找個阿里不達的爛大學,唸個自己都不知道在做啥的MBA,出來就找間銀行當它的儲備幹部就好了,不是更輕鬆愜意?

可能很嫩很嫩的我,不專業的文字中尚透露出濃濃菜味吧!
但至少我把對於現階段的工作經驗以及CFP的看法,做了一些比較粗略的描述,如果有看不順眼的地方歡迎指正。
不是嗆聲喔!是真的希望有善心人士能指正。
畢竟是明天先到?還是意外先到?誰也不知道!
昨天蘋果就刊了一個南山業務員慘死砂石車輪下的新聞,同樣是南山從業人員的老婆在旁邊哭,看了小唏噓耶!

價值,其實只是每個人的自由心證。
你覺得它有,它就有;你覺得沒有,它就沒有。
個人無異曲線,誰知道和哪一點有交集呢?
而在目前的台灣,這個CFP的證照價值尚未開花結果的地方,每一位CFP的個人心態就是決定───『台灣人民會怎麼看待CFP』的關鍵因素。

模組(三)─員工福利與退休金規劃

九月11日(日)   0830-1830
九月18日(日)   0830-1830
九月25日(日)   0830-1830
十月02日(日)   0830-1830
十月09日(日)   0830-1830
 
 
第一次開課,就感覺很硬。
還說不上難不難,多到爆且枯燥的內容真的令人望而卻步‧‧‧
 
 
猶記人生中的唸書過程,只要臨時抱佛腳的小考、段考都還有不錯的成績,需要耐力與毅力長期抗戰的高中聯考、大學聯考、研究所考試卻都頻頻失利。
可能我這個人的自律真的維持不久,光說不練,才會有此下場。
然後考不上卻整天怨天尤人,不懂反省,一心以為鴻鵠將至哉!
 
 
如果真的要考上這一張,絕對不是耍耍嘴皮子而已,它的level應該比碩、博士更高吧!
沒有用破釜沉舟的態度去面對,半年後的我一樣還是一個沒有尊嚴的小業代,搞不好還被考核掉了呢‧‧‧

賴三郎(二)

1.私募基金的節稅方式
2.保險的節稅方式
3.夫妻財產移轉之優惠
4.善用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5.不動產交易&協議分割遺產之規劃
6.信託的原理與運用
7.富爸爸如何在合法的範圍內做出最有效財產移轉
8.最低稅負制
9.王永慶與郭台銘的實際操作行為
 
 
 
今天下午又跑去《中華新館》唱歌,慶祝榮商升區經理&志鑫升主任。
到底是唱第幾次了啊?
已經搞不楚清了‧‧‧
 
重益累積跳槽至【磐石】的達到3人,至於成果如何,我也不敢說。
反正我現在做事情的思維,都是為了客戶和我個人好,至少AIG的資產規模還是能說服我的一大利器。
 
晚上為了三郎,沒能去吃花雕雞,真是有點感慨。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啊!